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3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区长 姜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不移“保发展、保环境、保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克难攻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32.46亿元,可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7.89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209.04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比例为6.7︰54.1︰39.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13亿元,增长19.9%;实现财政总收入100.07亿元,增长20.1%,成为全省第三个财政总收入超百亿县区,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9.67亿元,增长22.9%。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出台保稳促调政策,减征企业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费等相关税费4.67亿元,设立还贷周转应急资金、再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各1亿元。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建立重大工业问题协调例会制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322.72亿元,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47.89亿元,增长2.5%;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80.73亿元,增长5.6%。优化全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出台家纺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意见。华立集团、老板集团入围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盘活存量土地1016亩;担保融资31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基金1亿元。启动电子商务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开通“阿里余杭”电子商务专区。注重企业素质提升,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2690人次。欧文斯科宁、民生药业、杭锅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联合金属涂层铝、华贝纳毛纺染整等项目竣工投产。品牌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规模以上品牌企业总产值达到432.9亿元。三大产业平台建设加速,余杭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211.01亿元;余杭创新基地被评为杭州市特色软件园、服务外包示范园,完成征地6290亩、拆迁817户;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编制,整治废弃矿山1000亩。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实施一系列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理顺工作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4.35亿元,增长20.65%。节庆活动产业化步伐加快,西泠网、大禹影视等文创项目落户余杭。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94亿元,增长16.5%。家电下乡活动成效明显,发放各类消费券4040万元。麦德龙良渚店、家乐福南苑店和宏丰家居城、康桥良渚品牌汽车一条街、金恒德国际汽配物流中心、余杭港崇贤作业区等项目一期建成运营,江南茶叶市场、东湖大厦、谛都科技城、浙江彭公竹制品市场、余杭港仁和作业区散杂区一期等项目基本完工,亿丰家居建材城二期、西溪深国投商业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九大交易市场全部正式对外营业,累计总交易量174.5万吨,总交易额达到106.0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555.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29亿元,分别增长26.5%和23.5%。成功创建省级旅游经济强区,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名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正式开放,运河综保工程塘栖“五街”、超山综保工程东园精彩亮相,中华玉文化中心良渚文化产业园、径山寺复建工程正式启动。成功举办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中国茶圣节、塘栖枇杷节、五常龙舟胜会、仓前羊锅节、运河鱼羊美食节等活动,隆重推出“余杭精品二日游”线路。房地产投资持续回升,全区新建商品房共成交31430套,成交面积34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79.5%、192.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79.98亿元,增长32.6%;贷款余额770.44亿元,增长34.9%。
都市农业稳步推进。实现农业总产值55.71亿元,增长5.3%;农产品加工产值79.63亿元,增长15.99%。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推进粮食、枇杷、茶叶、水产、畜牧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大宏农业4万吨级速冻冷库等项目。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径山茶再获省十大名茶称号。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编制完成良渚农耕文化、径山禅茶文化、运河生态农业、塘栖枇杷、余杭创意农业等5个总体规划。积极实施畜禽和蔬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共73个,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余杭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1亿元,完成1.5万亩辐射推广任务。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3.6万人。建立村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142个,流转土地23.42万亩。完成东苕溪安溪段退堤、百丈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北湖滞洪区综合整治等工程,推进余杭组团防洪体系等项目建设。
二、内外并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坚持改革创新强内功,对外开放借外力,进一步优化发展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合同利用外资7.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亿美元,分别增长10.5%、3.8%;实际利用内资106亿元,其中市外51亿元,增长11.1%。加大招商力度,成功举办国际投资合作峰会和上海、北京等地招商活动。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个。全面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补贴等政策,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外贸出口降幅收窄,实现自营出口25.77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地位。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额1165.2万美元。完成境外投资项目8个,中方投资额2444万美元。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双对口帮扶、四川地震灾区援建工作,青川县白家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竣工使用。
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一副三组团”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良渚组团管委会正式挂牌。全面对接第五次省“扩权强县”改革,实现426个扩权事项有效运作。区发改局(粮食局、物价局)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农副物流集团成功组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公司投融资能力持续增强。完成公务员津补贴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成黄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及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加快企业上市培育步伐,17家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73个村实现撤村建居,完成250个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等工作。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称号,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7.73亿元,增长7.3%。“1356”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2家,其中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8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22家,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2个。申请专利2805件、专利授权1759件,分别增长51.3%、117.2%。积极推进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启动建设杭州大学城。加快杭州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成启用。引进各类人才3249人,交付使用人才专用房137套。
三、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切实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政资金92.38亿元,城市化率达到55%。实施大东安区块综合改造、临平副城环线“上改下”、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危旧房与庭院改善等工程,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大力推进城市支路网、公交场站、临平城区环卫设施等建设,完成19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积极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申嘉湖杭高速余杭段及崇贤、塘栖互通连接线完成建设,地铁一号线余杭段扎实推进,杭浦高速临平互通连接线、杭长高速余杭段、高教路二期、勾仁大道北线、杭行路等工程进展顺利,沪杭、宁杭客专余杭段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临平污水南排工程建成使用,临平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区完成污水管线敷设258公里,日增污水纳管量4.73万吨。220千伏云会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崇镇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分别下降6%和4.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8%和4%。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调剂利用管理,建立瓶窑组团生态保护机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新增省级生态镇2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开工建设农村居民多(高)层公寓项目16个共208万平方米。继续开展“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03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新增绿化面积658万平方米。整治河道25公里,河道清淤674公里。扎实开展杭州绕城、沪杭甬、杭浦、杭宁“一绕三线”高速公路沿线和崇贤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关停搬迁企业25家。
稳步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组织编制临平新城概念规划、沪杭客专余杭南站周边区块城市设计、创新基地启动区块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临平副城慢行交通系统等专项规划。完成建设用地复垦1290亩,垦造耕地2469亩,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2.75万平方米。严格执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储备管理得到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稳步推进,建立专用监控点100个。实施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马路市场、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开展东湖中路网格式城管试点工作。加强社区管理,东湖街道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
四、以民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日益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56元,分别增长10.2%和11.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到4.4万元,增长22.3%。政府“十件实事”完成情况良好。成功通过“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评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基本实现全覆盖。解决山区农民1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林道建设80公里。新增公交线路40条,延伸公交线路20条,公交IC卡覆盖面达到80%;投放区域性客运出租车40辆。新建图书“一证通”服务点8个、健身苑(点)165个、篮球场31个、乒乓球室25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8%。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8869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33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以内。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参加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5.1万和83.4万。加强教育培训,组织失业人员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培训5346人。劳动关系保持稳定,租赁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全面实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和300元。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312个。办理征地农转非手续29061人,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参保4016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26.08万平方米,竣工5.6万平方米。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65亿元、阶段性利息补贴538.32万元。
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力提升”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余杭精神,引领全区干部群众共克时艰、创业创新。启动校舍新建和安全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余杭中学、闲林镇中等项目建成使用。组建临平一中等4个教育集团,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100%。圆满承办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颁奖大会,成功举办第四届余杭艺术节、“全民健身日”、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二届年会等活动,《高头竹马》获全国传统舞蹈展演金奖,余杭代表团夺得第17届市运会金牌榜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复评。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正式启动,章太炎故居维修工程圆满完成,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项目的一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荣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深入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创新全民健康促进评价体系,区一院主体迁建、区二院病房大楼等项目顺利推进,鸬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全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稳妥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和综合治理等机制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8‰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9.26%。
五、共建共享,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对区级重点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开展全方位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成功化解一批重大矛盾。深入推广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建设,建成监控点800个。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深入开展,重复信访专项治理和心理干预进信访工作有效推进。全区各调解组织受理纠纷9706件,调解成功9481件。健全联合管控机制,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和归正人员帮教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分别下降11.8%、8.7%和47%。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防御自然灾害成效明显,取得“8·11”抗洪抢险全面胜利。深入开展“十小行业”、食品安全和药品市场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成立新居民事务服务管理机构,高度重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95.2%的区人大代表、97.6%的区政协委员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深化法治指数运用,连续两年荣获“省法治先进区”称号。深入开展“服务民生法治行”活动,“法律六进两延伸”普法教育有效推进。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创建省规范化司法所6家。完成行政权力清单梳理,规范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称号。
完善“1+X”综合考评体系,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建设网上审批系统。推行开放式决策,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民情连线等网上直播活动。组建区项目办,完善项目代建制,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财政专项资金和公用经费支出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8546条。继续发挥政府内部监督机制作用,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人防工作得到加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统计、档案、地方志、外事、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区政协监督支持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中央、省、市驻余杭单位,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工业投入、外贸出口等指标未能实现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这既有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不够坚实、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够强劲等问题。此外,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还存在薄弱环节,制止违法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政府依法行政、机关效能、廉政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开局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2010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市委全会和区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城市化引领”、“工业强区”、“服务业大区”、“文化名区”、“环境立区”、“民主民生”六大发展战略,继续坚持强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继续坚持开展“三力提升”活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团结全区人民合力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
2010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1%;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增长10%;农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5%;财政总收入1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23亿元,分别增长10%和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28亿美元,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5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490元,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2‰以内;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综合能耗分别下降6%和5.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和4%,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2010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一心一意谋划发展
产业的振兴与发展是余杭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将按照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要求,努力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
1.重点发展现代工业。毫不动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55亿元,增长10%;完成限额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88.8亿元,增长10%。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全区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三区八园”格局。全面落实余杭经济开发区三年振兴计划,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余杭创新基地完成产业项目投入15亿元、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完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管理体制,完成启动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整理土地600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460万元。加快八个产业配套园区建设,整合提升其他镇乡工业功能区。编制完成全区产业集群规划,完善项目流转、企业搬迁统筹协调机制,引导企业向产业平台集聚。大力支持钱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把钱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作为余杭发展的重要部分。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主动对接国家、省、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坚定不移走现代工业之路。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着力培育生物医药、信息软件、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五常先导区建设为试点,整合现有闲置厂房、楼宇资源,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工业功能区产业升级。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继续加大技改贴息力度,推进家纺等传统产业高新化、信息化。强化产业发展导向,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促进低效低端产业转移转型。加快杭锅二期、杭玻等重点项目建设,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切实优化长效服务机制,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创业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支持优势企业做精做强,推进强企大企、行业龙头、成长型中小企业三级梯队建设。引导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盘活存量土地800亩。推动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产加工企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拓展。鼓励高新成长型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争取3家企业向证监会报送境内首发上市材料。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依托“阿里余杭”等载体加快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3500人次。
2.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余杭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迎接现代服务业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
全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创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创意良渚、创意临平、创意西溪、创意径山四大基地建设,构建生态经济、城市经济两大创意产业带。加快人民书店总部文创综合体、良渚文化产业园、风尚·S联文创园等项目建设,启动与西泠印社的战略合作。加大西溪艺术集合村、超山文创产业园等区块招商力度,争取荣宝斋、法蓝瓷、顽石创意等项目落户。继续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年会两大系列活动。加快良渚玉雕、中泰竹笛、崇贤绣花、余杭滚灯等产业化进程。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17%。
着力推进休闲旅游业。加快现代旅游业四大重点区规划建设,完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创意中心、超山综保工程北园、运河综保工程御碑公园一期建设,加快推进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南湖综保、径山寺复建等工程。加大双溪漂流等现有景区更新改造力度,完善配套设施。高水平策划组织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做好“以节促旅”文章。加快组建区旅游形象推广中心,积极拓展旅游市场。主推“余杭精品二日游”和乡村自驾游产品,打造余杭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旅游饭店各1个,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63亿元,增长20.5%。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勾庄现代物流示范区等四大商贸物流重点区规划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运河余杭港三大作业区、亿丰家居建材城二期、西溪深国投商业中心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运营。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和专业配送企业,促进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提升。着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不断完善商贸业态分布,提升专业市场的层次和品位。实施“一路一街”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开展区级“老字号”评审命名工作。努力促消费、拉内需,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有序推进流通领域监督管理,实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
致力繁荣新型业态。以临平副城、余杭创新基地及南湖新城为总部经济主要集聚区,加大企业总部引进力度,鼓励支持本地企业留驻总部,推进临平中央商务区等建设。大力扶持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网络增值等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阿里巴巴、恒生电子、联强国际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形成余杭创新基地和临平副城信息服务业主要集聚区。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业,规划建设非银行金融机构集聚区域。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推进房地产业三大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强规范引导,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发展,强化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
3.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要以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科技等来改造、提升传统农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型、规模集约型、品牌特色型、休闲观光型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高新农业示范中心和径山茶产业、生态养殖、塘栖枇杷、生态竹业“一中心四板块”建设。加大28个优势产业功能区建设力度,着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板块建设。重视粮油储备,保障粮食安全。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着力建设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径山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共25个,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试点。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打造新农村精品工程,启动星级示范村创建,争创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个。深化“清洁绿化余杭”行动,新增绿化面积700万平方米,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40个,完成“村内坟”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完成通村联网公路90公里。加快农村居民多(高)层公寓建设,实施安置项目12个,开工113.6万平方米,竣工97万平方米,安置农户2500户。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150平方米标准。加快农村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村邮站262个。加快推进东苕溪北塘加固二期工程和11座临村小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积极配合做好杭州闲林水库工程建设。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着力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快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新增流转耕地4万亩,符合条件的村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区村级经营性收入达到2.3亿元。提高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农业网络贸易产值6000万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推进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深化“联乡结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共建新农村。完善农房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真心实意提升环境
环境也是生产力。余杭要实现跨越发展、追赶先进的梦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环境立区”战略,一手抓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一手抓政府服务等软环境建设。
1.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0个,年度计划投资86.59亿元,以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专家和第三方论证制度,开展项目绩效评估工作,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快与主城对接,高教路二期、104国道良渚至古墩路连接线、09省道至石大公路连接线等道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地铁一号线余杭段、勾仁大道北线、杭行路等在建项目。完善路网结构,扎实推进320国道至104国道连接线、15省道长乐至余杭段改建、320国道至09省道连接线、临余公路、龙超线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拱康路延伸二期、临丁路二期、西安路南延等道路。全力支持杭长高速、沪杭客专、宁杭客专等过境项目建设。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临平山隧道及景星观路改造、东湖路南北综合整治、迎宾路综合改造、09省道道古寺至塘栖路段更新等工程,加快推进大东安区块综合改造、汤家村整治等项目和城市支路网建设,确保临平汽车总站完成主体工程。启动地铁上盖物业和沿线地块开发,开工建设地铁站点周边部分道路。完成径山—黄湖供水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仁和水厂建设,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吨。开工建设110千伏东塘变等13个输变电项目,力争投产主变容量73万千伏安。推进“城市之光”等通信传输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光纤入户覆盖面。
2.提高城市运营效率。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临平城东新城概念性规划、崇贤新城概念性规划、临平山周边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推进余杭南站周边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余杭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等编制。完善规划决策系统,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定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加强各类专项规划衔接。推进阳光规划、数字规划建设,建立规划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空间。拓展“数字城管”覆盖面,建设城市管理应急指挥系统。推进环卫体制改革,推动市政设施管养市场化运作。努力破解城市管理难点,加强非机动车停放、户外广告、马路市场等管理。加快立体车库等停车设施建设,着力缓解停车难。优化公交线路,启动建设临平城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完善临平副城单向交通系统。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加强闲置土地清理、违法用地整治和土地出让经营管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设用地900亩,垦造耕地1500亩。扩大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3.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优化创业投资环境,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7.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0亿元,其中市外内资30亿元。优化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发挥组团优势,促进部门联动,增强招商合力。强化队伍建设,巩固招商网络,拓展招商渠道,提升专业水平。推进招商选资,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后劲。出台招商引税鼓励政策,加大楼宇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税源结构优、占用资源少、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积极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地块招商、存量招商、对台招商和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搭乘“沪杭高铁”,对接“上海世博”,开展主题招商,多渠道、全方位吸引外资投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优化扶持政策,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稳定出口回升势头。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品牌、高科技产品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抢拼未来市场。启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引进服务外包项目10个,实现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500万美元。多渠道搭建平台,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完成境外投资2700万美元。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交流,加强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产业带经济联合体建设,深化山海协作和双对口帮扶,保质保量完成青川县白家乡对口援建任务。
4.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积极探索“一副三组团”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副城与组团发展的活力。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组建供销控股集团。健全城建、交通、农林、旅游等国有公司运作机制,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推进区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逐步试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力度,推行公益性服务政府采购制度。继续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应用试点工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整合及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农村住房改革力度,推进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管理。加快土地股份合作制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发展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加快推进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建设,提升各类园区发展水平。积极开展产业集群专家服务组、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机构2家,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30个。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达到2000件、1500件。大力引进领军型、紧缺型人才,加快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启用余杭组团创业中心,加快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生态镇(街道)2个,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以上。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临平污水处理厂、良渚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全区敷设污水管线110公里,日增污水处理量2.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强苕溪、运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完成苕溪流域12个“水专项”工程,巩固运河两岸“禁养”成果。加强饮用水源建设,苕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切实加大三白潭备用水源保护力度。全面完成“一绕三线”高速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大力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启动东苕溪清水入湖工程。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导向的项目,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深化崇贤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关停搬迁污染企业28家。对35台非热电工业企业燃煤锅炉进行脱硫改造,脱硫率达到80%以上。实行高能耗行业能源总量限额控制,力争全年节约标煤4万吨以上。加大节能新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50个。加强企业能耗污染监察,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飞行监测”达标率80%以上。进一步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切实发挥政府机关表率作用,努力提升全民节能意识。
三、全心全意保障民生
保障民生是政府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将按照政府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政府主要工作围绕民生、政府各项实事体现民生的要求,将民生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1.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加快建设区社区学院、径山镇中、仁和镇中、仓前镇中、塘栖镇二幼、乔司镇中心幼儿园、区一院主体迁建、区二院病房大楼、区中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继续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撤并力度。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健全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平安校园”创建,认真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强区,深入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启动全民健康管理信息化工程。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防控。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积极推进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完善塘北村蚕桑文化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推进“东海明珠”、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建设,办好区第九届人民运动会。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区和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努力健全社保体系。创建创业型城区,完善就业长效机制,城镇新增就业15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均达到30万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0万人、21.5万人、1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施困难群众医前、医中救助,实现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全覆盖。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扎实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力推动住房公积金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发放公积金贷款2亿元,归集住房公积金5.5亿元。
3.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余杭人文精神宣传教育,提升城市精神感召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精心组织“相约周末”、邻里文化节、太炎读书节、市民素质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单位创建,实施第二轮“清洁绿化健康文明”四位一体行动。全面启动“良渚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扩大余杭美誉度。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社区居委会自荐直选。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关心和支持驻余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防空建设。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外事、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档案、地方志、气象等工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
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创建成果,健全各项维稳工作机制,做好上海世博会等重要时期安保维稳工作。深化“法治余杭”量化评估体系建设成果,争创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网络监控点750个。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化基层综治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持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三项指标零增长。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深化灾害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成“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
5.全力办好实事工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十件实事:
(1)加大群众住房保障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人才专用房、农场职工安置房、外来务工人员公寓、旧城改造)11万平方米,竣工25万平方米。
(2)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年满60周岁无各类养老保障待遇的本区户籍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发放90元基础养老金。
(3)创建充分就业城区。113个社区达到杭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标准,4个街道达到杭州市充分就业街道标准。
(4)实施危旧房与庭院改善计划。改造危旧房和庭院共5万平方米。
(5)建设“市民之家”。整合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投资项目审批、工商注册登记、房产三证办理等“一条龙”服务。
(6)实施公交候车亭建设。建设公交候车亭442个,其中港湾式候车亭68个。
(7)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80个,受益农户4000户。
(8)完成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改造提升20家农贸市场,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9)实施法律援助。成立法律援助联络站28个,聘任联络员310名,开展法律援助标准化服务,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10)继续文化惠民。送100场演出、2000场电影、1万册图书下基层;新建健身苑(点)80个、乒乓球室20个、篮球场20个;组织各类文体培训50场。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严守依法行政之要,建设法治型政府。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必须大兴干净干事之风,建设勤廉型政府。切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完善廉政监督机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弘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优良传统,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恪尽高效服务之责,建设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注重将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建设法治型、勤廉型、服务型政府,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把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载体。
与时俱进,坚持将提升学习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基本前提。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泛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以学思进,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切实提高讲真话、讲短话、讲管用的话的自觉性,增强谋事创新的能力,增强克难奋进的能力,增强转型升级的能力,增强转危为机的能力。健全科学合理的学习激励机制,推进学习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倡导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个愉悦的过程、一个分享的过程、一个修身的过程。学会借智借脑,广泛集中民智,汲取专家意见,鼓励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开放式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公务员队伍。
锐意进取,坚持将提升创新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要敢想、敢干、敢承担责任,善于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突破。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提 出新的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健全完善相关创新体制机制,倡导反思、批判的精神,鼓励实践出真知。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评内容,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出网上“在线访谈”,进一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把服务重点放在全面实施“六大发展战略”上,放在大力破解“七难问题”上,切实提高政府谋划全局、公共服务和发展富民的能力。
奋发有为,坚持将提升执行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根本要求。健全工作任务执行绩效考核制,加快项目落地和推进速度。推动行政审批体制创新,清理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努力实现“办事不出园区”。严格落实局际协调制度,进一步增强部门责任意识。加强督查力度,保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落实水平,确保责任分解到人、措施落实到事、目标实现到位。大力倡导务实行文、节俭办会,拒绝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克服与主题无关的形式主义,集中精力想大事、解难事、办实事。健全奖惩制度,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公开曝光,形成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的工作氛围。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问责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效能。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加强行政复议等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余杭的发展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面对困难、挑战与任务,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创新,需要执行。
崇尚学习,我们更需要“眼界”,因为眼界比知识更重要;
崇尚创新,我们更需要“舍得”,因为舍得才能克服路径依赖;
崇尚执行,我们更需要“担当”,因为担当是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在中共余杭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迎接挑战,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克难奋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工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为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创造余杭人民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